在筆者印象中,台灣是華人地區中對於造字這回事有較多討論和研究的地方;還記得台灣幾年前出現了一個成功的「金萱字體」眾籌項目 ,不到80分鐘已經籌得所需款項。筆者常常羨慕英文和日文字體的五花百門,但中文字體的選擇卻寥寥可數;要在網上找一個完善的中文繁體字型分類或資料庫已經不容易了,更別說要從性別的角度去討論造字或字體設計產業。不過,有關女性與字體的討論倒也並不是不存在的,這回我們來看看「女書」和Typequality。
37年前(1982年),人們在湖南江永地區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文字,這種文字如天空遠處的海鷗,線條柔軟細膩,刻在建築牆壁上、刺在布匹手帕上,用於私密信件中:
多虧台灣的 婦女新知基金會 的 努力 ,如今只要閱讀1991年出版的書本《女書》,就能夠理解這種在文革後差點兒消失的文字。之後亦不乏有關女書的研究:兩年前,永州市女書說唱藝術協會花了三年時間編寫了《中國女書書法教程》一書,以推廣這種在2006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字,而各大香港公共圖書館和書店亦能夠找到以下著作:
李周睿 微紀錄片《我與女書》
將女書與音樂結合的表演